新闻动态

你的位置:ag捕鱼王官方网站 > 新闻动态 > 军长问孩子他妈“你去抗美援朝不”,3个月后真去了,惊动毛主席_洪林_曾思玉_沈阳军区

军长问孩子他妈“你去抗美援朝不”,3个月后真去了,惊动毛主席_洪林_曾思玉_沈阳军区

发布日期:2025-07-06 22:34    点击次数:192
2010年农历二月初二这天,在大连一户普通的农家小院里,一位年过百岁的老人缓缓端起一杯酒,步履稍显蹒跚地走向摆放着妻子遗像的桌前。由于年事已高,他的手微微颤抖着,但神情依旧庄重而深情。这位满头白发的老人,姓曾名思玉。 没错,他正是赫赫有名的开国中将曾思玉。曾任沈阳军区副司令员、武汉军区司令员、湖北省委书记、济南军区司令员等重要职务。在附近的十里八乡,他被公认为最受尊敬的长者之一。当天正值“二月二,龙抬头”的吉日,又巧逢老人刚刚度过百岁生日,家中聚集了许多老战友和昔日下属。饭后,老人庄重地站起身...

2010年农历二月初二这天,在大连一户普通的农家小院里,一位年过百岁的老人缓缓端起一杯酒,步履稍显蹒跚地走向摆放着妻子遗像的桌前。由于年事已高,他的手微微颤抖着,但神情依旧庄重而深情。这位满头白发的老人,姓曾名思玉。

没错,他正是赫赫有名的开国中将曾思玉。曾任沈阳军区副司令员、武汉军区司令员、湖北省委书记、济南军区司令员等重要职务。在附近的十里八乡,他被公认为最受尊敬的长者之一。当天正值“二月二,龙抬头”的吉日,又巧逢老人刚刚度过百岁生日,家中聚集了许多老战友和昔日下属。饭后,老人庄重地站起身,面对故去五年的爱妻洪林的遗像,深情地举杯致敬。

在曾思玉身边的人都清楚,老爷子虽然晚年记忆有所模糊,但对妻子相关的事情却记忆犹新。他常常与儿孙们谈及一段与毛主席有关的往事,这段经历让他满怀自豪:上世纪60年代末至70年代初,曾思玉任武汉军区司令员。那时,毛主席多次到武汉调研,曾思玉经常陪同左右。

1967年,毛主席一行再次来到武汉东湖。为了方便随时接受主席的询问,曾思玉索性放弃回家,选择住在值班室。毛主席知道后,笑着对他说:“我来东湖主要是休息,看看书,不想打扰你们!你们白天辛苦工作,晚上该回家陪家人,不是陪我。否则,她们会吃醋的!”主席的话让曾思玉和身边的人都不好意思了。随后,主席点燃一支烟,目光温和地看着身旁这位忠诚的爱将,说:“我早就听说你家里有个‘穆桂英’啊!”

展开剩余83%

曾思玉一听愣住了:毛主席怎么会知道他妻子?他连忙答道:“主席您太会开玩笑了,我那位不过是个普通妇女干部!”毛主席不以为然,笑着说:“她当穆桂英,你就是杨宗保,夫妻齐上阵,打起仗来无坚不摧!”这时曾思玉才明白,原来当年妻子陪他赴朝作战的事,不仅被毛主席知晓,还被他记在心里多年。

那么,这段传奇的故事究竟是如何开始的呢?1940年某天,鲁西军区政委肖华将军神秘地找到时任军区政治部主任的曾思玉。肖华是个热心肠,且同样是江西人,与曾思玉私交甚笃。那时,曾思玉29岁还未婚,肖华急切地为他牵线搭桥:“老曾,你快30了,怎么还没对象?”曾思玉当时一头雾水。肖华指着一位被誉为“鲁西一枝花”的女子问他印象如何。

这“鲁西一枝花”正是当时鲁西军区妇女委员会副书记洪林。洪林是个了不起的女子,回族出身,1921年生于山东冠县,幼年丧父,随外祖父长大。她的外祖父是一位经历丰富的老军人,给她传授了不少兵法知识。洪林后来进入冠县师范学校学习,文武双全。14岁时,她受革命思想影响,加入党的读书会,16岁光荣入党。

此后,洪林积极组织妇女参加抗战,成立了“青年妇女抗日先锋队”,负责给前线输送粮草弹药,救护伤员,成为鲁西妇救会的中坚力量,被誉为“沙司令”。她既有学识又勇敢,赢得了众多同志的钦佩和尊敬。尽管许多领导想为她说媒,洪林却坚守革命原则,自称“独身主义者”,拒绝婚恋。

曾思玉自然了解她的坚决。肖华见状,坚定表示会帮忙促成这桩婚事。于是他开始在洪林面前巧妙地提及曾思玉的优点。两个月过去,洪林依然拒绝,直言自己不嫁人。肖华随后建议曾思玉找时任区委主任段君毅帮忙。段君毅是洪林的尊敬的领导,经过细致考察,他劝洪林考虑这段感情。

最终,洪林被曾思玉的勇敢和忠诚打动。曾思玉经历了五次反“围剿”、长征,率部突破腊子口,1935年曾给毛主席送过“鸡毛信”,受到毛主席高度赞扬。经过接触,洪林确认曾思玉正是她理想的伴侣。1940年12月31日,这对有情人在同志们的见证下举行了简朴的婚礼,当天买了两斤花生米作为喜庆。

有了洪林这样的贤内助,曾思玉无论抗战还是解放战争都如虎添翼。洪林文化素养高,兵法知识丰富,常在关键时刻提供重要支持。她心思细腻,常能提前察觉敌军动向,为丈夫提供宝贵情报。

一次,洪林在村口带领妇救会开会时,突闻枪声,日伪骑兵来袭。她迅速指挥同志隐蔽,自身则偷偷出村侦察。恰遇友军来接应,告知敌军知晓她与曾思玉关系,正准备逮捕。曾思玉未能及时赶来保护,年轻战士们便策划用扮农民赶猪的假象引开敌人,成功保护了洪林和同志们的安全。尽管那头猪被枪声惊跑,曾思玉回部队后轻声训斥战士们要注意保护集体财产,战士们一边挨训一边笑称:“丢只小猪,保了嫂子,值了!”曾思玉也笑了。

夫妻虽长期分离,却各自在岗位上奋战。曾思玉在解放石家庄、新保安战役中屡立战功,聂荣臻元帅多次盛赞他。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,时年39岁的曾思玉已任64军军长,急切盼望能率部参战。10月底等待命令期间,他深夜问妻子:“你去抗美援朝吗?和美国人一战,你去不去?”

当时,29岁的洪林任19兵团家属队政委,负责她最擅长的工作。她毫不犹豫地答道:“我是军人,当然去,不去我就是怕死鬼!”丈夫喜欢她的直爽性格,但见家中四个孩子刚哄睡,担心她冒险,劝她留下照顾孩子。洪林斩钉截铁表示孩子可托母亲和学校,自己一定上前线。

这番对话虽是夫妻间的深情交谈,却也显露了彼此对使命的坚定与理解。领导最终认可了洪林的资格,她顺利列入入朝名单。

临行前,洪林把自己和丈夫的母亲召至身边。她坦言:“如果我们都牺牲了,孩子就拜托两位母亲了。”那两位母亲眼含热泪,深知革命家庭的艰辛。曾思玉在旁默默感叹:“得此贤妻,乃我之幸。”

1951年2月17日,64军正式入朝,军长曾思玉与军长夫人洪林携手出征。抗美援朝中,共有27个中国军入朝。军迷们爱讨论各军军长的功绩,但战争的复杂性和彭德怀总司令的全局考量,使得每支部队和每位指挥官都极其重要。

曾思玉在朝鲜战场表现突出:第5次战役初期负责突破临津江重任,第二阶段担任西线牵制敌军,谈判期间保护会场警戒,多次被彭德怀点将,彰显其果断和牺牲精神。韩先楚将军见他时感叹其命大,曾思玉风趣回应:“要死了,你得给我送花圈,三鞠躬!”

战时洪林在军部担任政委,兼顾思想工作和组织担架救护。她威信极高,能严肃管教犯错干部,被称为“穆桂英”。毛主席也因此对她印象深刻,1967年特意提及。

1955年,曾思玉荣获开国中将军衔,先后担任多个军区重要职务。晚年夫妻二人儿孙满堂,隐居农家小院,种菜养花,安享晚年。2005年洪林病逝,享年84岁。曾思玉悲痛之余,将她生前赠予的诗刻成木匾,挂于书房,日日凝望。2012年12月31日,曾思玉将军辞世,享年102岁。

世人常说,革命的爱情尤为浪漫。对于曾思玉和洪林来说,浪漫或许就是那深夜中丈夫问妻子:“你去抗美援朝吗?”这句话不仅是战友之间的交流,更是丈夫对妻子最深的理解与信任。

发布于:天津市

上一篇:中东局势出现新变化,对A股有何影响?两段历史走势可供参考——道达对话牛博士
下一篇:安博教育(AMBO.US)8月14日收盘报3.69美元/股,涨32.73%
TOP